关于老百姓家庭资产大都集中在房子上这一点毫无争议,很多人都清楚股票配资公司平台,只不过该如何去破解是难上加难。
8月25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在某论坛上表示,为什么消费不足?就因为城镇居民的财富结构70%是房地产。而且居民负债结构70%主要是按揭,就是买房子的按揭。
所以,这两个70%制约了居民家庭的消费。也就是说由于资产结构的配置不合理,影响了老百姓的消费水平。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很多像北京的居民手握千万房产这很普遍,但消费水平却远远落后。虽然用几十万撬动了1000万的身价,看似房子值钱了,但并没有变现,仍然是纸面财富,如果不卖掉,可能就无法改变现实生活。
当然有人抬杠说,房子值钱了可以作抵押等,没错,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你让他贷款干嘛去?大多数都是老老实实买套房子自己住着。
房地产时代的红利到底让哪些人富了?这个不用多说。肯定不是这些人,反而是炒房的买来买去真的赚了。普通老百姓买个房子也就是顺便能赚就赚。
所以,屠光绍表示,实物资产过去是房地产,在相当程度上是充当了或者是扮演了金融投资的功能。现在房地产依然非常重要,但是要回到正常状态。要通过财富管理,实现从实物资产转到金融资产上来,增加金融资产。另外,特别是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这句话大家不陌生,国家已经在多个场合提到过,可是该如何增加呢?指望房地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买房即赚基本不太现实了。
屠光绍认为,居民财富结构的转型中,从单一配置,钱不多的时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有一个鸡蛋只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谈不上配置,整个财富的增长要求从单一配置到多元化的配置。
屠光绍还曾表示非常认同的观点。
8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居民部门超过65%、接近70%的财富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是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未来应逐步引导居民部门财富更多地配置于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这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
其实,对于房地产的态度,吴晓求一向比较客观理性,他说过,不能把房地产过于金融化,也不能把房地产“妖魔化”,更不能炒作,金融资产要成为替代品,我们必须要提供越来越多的流动性好、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证券化金融资产,让居民的资产配置可以进行有效组合。
的确,正因为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即使有钱也只能选择买房,这就导致房地产过度火热,从而给今天留下了隐患。当房子已经逐步回归居住属性,老百姓指望薪酬收入致富是很难的。
屠光绍认为,从薪酬收入到财产收入,这是未来大势所趋。但我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早点放弃对房地产买即赚的幻想,需要就买,不需要也不用纠结,觉得合适,就当自住改善就行了。
思考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